一、“根本”类(“一切”类、“任何”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时、同步富裕)。 2.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3.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 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5.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6.中国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学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8.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干年大计。 9.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节约资源。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良好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人口的压力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 10.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11.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2.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3.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14.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根本活动准则。 15.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16.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17.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8.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地位”类(“重要性”类、“至高无上”类) 1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是强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相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5.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6.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7.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8.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9.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1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1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16.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17.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9.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营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20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2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3.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的努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24.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25.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是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6.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27.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28.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9.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0.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3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3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3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34.民族自豪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推动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 35.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人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每个人生存的第一需要。 36.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处世之道,做人之本。 37.文明礼貌决不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道德修养的程度,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38.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39.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