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县城很远的极偏僻的一所初级中学。 我今年52岁了,年轻那会儿是大家眼中的知识分子,大学学校也学得好,但是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个很便宜的初级中学那里。 那个学校我现在都还记得,在农田里面,四周都是自然的气息,工作到了第二年,有两个初中关系很好的朋友来看我,那时候又没有导航这些东西,只有挨着问人,路不好找,当地人告诉他们一直往前走,看到红瓦的学校就是了,是当地最好看的地方。 还记得当时两个同学带了一个西瓜,结果路途太过颠簸,西瓜竟然碎裂了,两个朋友只有在路边吃完西瓜再过来,后来每次相聚的时候,谈起这个事情,都让我们觉得有美好的意义。 其实那个时候,美好的事情很多,比如早上五六点,天色昏暗的时候捧上自考教材或者古诗文类的书,在学校旁边的地上边走边读、感受自然与书本的协调气息,有时候都会恍惚是否进入了学生时代。 暑假休息的时候也经常早起去附近野河边钓上个把小时的鱼,也是和这边老乡学得,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在这里的第四年,我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女儿,有时候坐到百年老井的井栏边歇息,当时满身被蚊子叮得不行,烦得不行的时光到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别样的意趣。 那几年美好的时光真的很多,印象中最深刻的,其实是在那边教书第五年的家访。 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以前我们很重视家访,从教书的第一年开始,反正我现在都记得,是一个老教师带我,第一次走进学生家里,从此后,基本每个星期都要去一两次家访。 当时家访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学校发现学生有问题,比如说学期成绩下滑,学习状态不好,这个时候就需要家访,和家长沟通看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怎么调整。还有一种就是随机的家访,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从而帮助更多的孩子。 可能和现在家访很大一点在于,现在的老师多是白天家访,但由于我们那个小山村比较落后,老师也少课程也多,白天没有时间,而且也不能耽误家长白天的劳动,所以一直以来我家访都是在晚上,吃完晚饭后再去。 路上也有很多乐趣,现在小孩喜欢的萤火虫之类的,在当时傍晚的农田里,处处都是,夏天时候还和着各种花的香,整体来讲感受很美好。仅仅远远由于通讯不方便,此起彼伏的动物声音,烟火人家的呼唤和应答声,感觉进入了一种奇特的境界,天地有我,我有天地。 一般家长见得我来,当时都特别的开心,感情特别真诚,会马上放下手里的所有工作来招呼我。 基本都会泡上一杯自己制作的茶,男主人过来说话,女主人去了厨房。开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过一会儿后我的勉强就出现了满满一碗的甜水蛋,推辞不过怎么都要我吃,我着急啊,想着找个理由抓紧告辞。 但哪里走得了,男主人实在是热情好客,那腰壮臂粗,稍微一拉我便是再也走不动了,这样挣扎个几次,双手总是红肿着回去。在那时的农村,一碗甜水蛋可以说是最上等的食物,一定是要有特别重要的人过来才会做。 一是在学生家,二是吃了晚饭出来的实在是吃不下了,所以虽是好东西,但我也的确不想吃,主人家着急啊,把我的手像小学老师手把手教孩子握笔写那样硬是把筷子放稳当在我手里。 自此以后,每次家访只要看到女主人有进厨房,我就立即阻拦,但一般都拦不过热情好客的主人家。后面有次遇到的家里怎么着都不行,硬是一天吃了三回水煮蛋回来。 虽然我不爱吃鸡蛋,也有被撑着难受的时候,但是的确心理 虽是被逼吃下,甚至肚子撑得难受,但那种幸福感却是今后的人生中很难遇到的。回想那些诚恳的甜水蛋,想着家长言谈当中淳朴的肯定、委托之词,想想家长闪光的眼睛和专注的神情,每次都倍感欣喜,家访给我的感觉是欢畅与自我价值的肯定。 有次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李姓同学的家访过程,李同学成绩一直都很好,家里住在离校六公里远的地方,那次连着两次月考,各科目的成绩越来越差,课后作业也没以前良好,所以我觉得晚上去一趟他家里。 到那边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半的时间了。 孩子家里很穷,家具基本都没什么,只有一些板凳和基础用具,过去的时候发现孩子自己房间写作业,他父亲和我在中间房子里面谈事情,我和他爸聊起最近孩子的成绩,问是不是压力太大,家里最近是不是给了压力。 我告诉他们孩子本来很优秀,学习也很辛苦,没有必要再加大压力,现在这个成绩下降必须怎么怎么做,结果我说得越多反而感觉没什么效果,憨厚的父亲只会点头说“嗯,呐”,似乎对孩子的学生不是特别关心。 和父亲聊了之后我就去了房间和孩子谈最近的情况,想了解孩子的想法,结果确惊吓的听到堂屋里面孩子父母的聊天内容:“刚去了老刘那边,没有肉了,何*他们家的肉还没到”“要不把最后那只老母鸡杀了吧”。 听到这个声音,我急切想走,却被拦住,到现在想起这个事情,我都有流泪的感觉。被拦着和男主人在屋里聊天,外面听到老母鸡由急到轻的咯咯叫,我心里着急的不行,但就是无法解脱,大概过了有一节课的样子,一碗红烧鸡就端上了桌子,女主人没一起吃饭,男主人陪我,心理不是滋味,百味俱全,在男主人的一声声催促中才不得不拿起筷子。 吃得一口,慢慢嚼几十下,难受但是不能让主人家看出来。 回去的路上,还是一样的天地色彩,还是一样的蛙鸣虫唉,但是我却不像以前家访那样轻松,除了感动,其实更多的是沉重,我问自己,我的付出,真的抵挡得了家长对我的热情吗? 在山村带了七年,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去了其它地方,人生的路太长了,我也时常遇到很多难题,但因为有家访的这一段岁月,我的灵魂被学生家庭塑造,被自己塑造,足够承担一些风风雨雨。 对我们高度尊敬以及对我们寄予重托的那群人,因为关注,所以使我们闪闪发光,我们将带着他们的期待与嘱托,一步步做好“家园”的耕作工作。 感谢那天地,感谢那群人! 感谢那香喷喷的甜水蛋,感谢那倾其所有的红烧鸡! 感谢耕作! 感谢不悔的梦想!感谢坚持的你我。 |